云南博亚医院怎么样
你的位置:云南博亚医院怎么样 > 新闻动态 > 人工智能在我国养老机构应用面临哪些挑战
人工智能在我国养老机构应用面临哪些挑战
发布日期:2025-04-18 08:35    点击次数:10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养老事业带来新思路。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缓解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应用优势与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支持下,能够整合医疗和护理服务,为养老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机器学习在优化流程方面十分出色,基于医疗保健物联网的系统,可收集老年人数据并制定风险管理和养老服务方案。智能手表通信系统替换传统呼叫灯系统,显著缩短响应时间,减轻员工工作量,提升护理质量。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健康信息的信息化管理,优化了临床决策和工作流程。

远程护理与远程诊疗在国外部分养老机构广泛开展。通过智能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借助机器学习构建护理方案,能减缓老年人虚弱程度。实时视频传输医疗数据协助远程医疗,减少不必要住院和现场就诊时的病毒传播。远程医疗系统还可实现远程诊疗开药,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诊疗。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对老年人压力性损伤进行分期并提供护理方案,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机器学习在追踪与实时监测方面也非常出色,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可穿戴设备以及创新的无源RFID标签系统等,能够实时追踪老年人的活动状态、监测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智能服装可远程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理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机器学习在预测老年人跌倒和认知功能方面也具有优势。随机森林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可预测老年人跌倒事件,深度学习模型能区分老年人的轻度、中度及重度认知障碍,为早期检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并预防进展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案。

机器人疗法在医疗和养老领域受到重视,在老年人的生活、医疗、养老及康复中的应用场景丰富多彩。陪伴机器人能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抑郁症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健康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均具有积极影响。智能机器人还可协助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如提醒老年人定时服药,提醒老年人定期慢病复查。康复机器人可协助失能老年人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提高老年人的康复效果,减轻护理人员负担,降低康复成本。智能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语言交流、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和改善老年人的孤独和抑郁情绪。智能机器人还可以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如心率和步数等,及时报警并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

面临的挑战

1.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不完善。

人工智能技术存在数据泄露、数据收集偏倚、算法结果缺陷,存在限制及误导护理实践的问题。养老机构中监控设备可能侵犯老年人隐私,医疗算法模型缺陷可能导致误诊。尽管国家已制定多项人工智能道德规范标准,但仍无法满足养老机构实际应用需求。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机构的应用缺乏明确法律制度约束,道德准则融入机器人算法也尚需完善。

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多数未接受完整护理技能培训,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养老机构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需求。同时,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高学历护理人才倾向于选择大型医院、社区医院或高校就业,养老机构难以吸纳高层次人才。因此,转变护理人员就业观念、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迫在眉睫。

3.智能化设备性能有待提升。

我国智能机器人种类多样,但在表达同情心方面能力较弱,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交流需求。智能机器人还存在系统不稳定、失控等安全风险,需要定期进行功能监测和性能测试,及时更换老化零件和更新系统。

4.推广成本较高。

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机构的应用成本较高,包括设备购置、维护以及相关技术服务费用等。高昂的成本阻碍了人工智能在养老机构的普及。虽然可探索将养老机构服务费用与长期护理险接轨,但国内养老机构物联网、计算技术等相关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仍需进一步核算和优化。

5.服务质量与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

人工智能技术可为老年人提供实时监测和远程护理服务,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扰乱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问题,其获益性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缺乏针对人工智能养老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难以对服务实施有效评价。

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机构应用的法律法规。

我国尚未形成符合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场景应用中的法律法规,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机构应用安全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使用、管理、监督等过程中的隐私保护义务和责任,保护老年人的隐私权。同时需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机构中应用的伦理问题,制定符合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政策法规,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法,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机构中应用符合伦理规范并具备合法性和合规性。

2.完善复合型、交叉型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及就业体系。

政府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信息化高科技技术结合护理的复合型、交叉型人才。转变护理人员就业观念、出台护理人员从业于养老机构护理事业的相关支持政策,提升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前景,如提升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待遇,提供丰厚的入职补贴及岗位补贴。优化机构护理人员晋升赛道,制定机构护理人员单独晋升方案,并扩宽晋升路径。

3.提高智能化养老护理产品性能,构建其同理心。

智能养老机器人需注重人性化设计,无论是产品的外观、交互方式还是功能设置都需贴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需求。同时,机器人还应具备强大的情感交流能力,能够与老年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机器人还应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准确地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提供精细的服务。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养老设备的智能化性能,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4.制定统一的养老智能化设备服务标准,多元化智能养老服务费用报销政策。

一是政府和行业协会积极推动养老智能化设备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统一,促进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通过建立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降低设备单独购置成本,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二是企业应加大智能化养老设备使用性能技术的研发投入,研制更多高性能、耐用的养老智能产品,降低老年人使用养老智能产品的损耗、维护及更换成本。三是政府出台相关智能化养老产品的补贴政策,鼓励养老机构老年人购买及使用智能化养老设备。将智能化养老设备产生的护理费用纳入医保及长效护理险报销范畴,提高老年人购买智能化养老产品技术服务能力,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提升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生活幸福感。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提升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

(邓勇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庞慧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与创新转化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邓勇

庞慧

相关阅读 两会热议人工智能+,产业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215 03-11 11:27 民企如何拥抱AI?代表委员这样说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74 03-06 18:57 敬请期待!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二期:共探AI与资本市场融合新机遇

“陆家嘴金融沙龙”系列活动,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

65 03-06 10:19 AI进化速递丨今年中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今年中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雷军: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各个终端上;抖音回应接入豆包:相关能力测试中。

51 03-05 20:53 香港推出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业界首个基于DeepSeek全参数微调、并持续训练产生的大模型。

53 02-25 19:4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云南博亚医院怎么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